六个注重——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六个注重”的要求,即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注重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八项工程——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省要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即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 八大重点——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着力推进加快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强市、大力改善民生、塑造精品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态文明、打造文化名城、创新社会管理等八大重点,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五大产业——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常发〔2009〕6号),提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五大产业,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核八园——2010年5月,国家科技部批准我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并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根据国家战略目标与常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市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核八园”的总体创建模式。“一核”是指常州科教城,发挥其科技之核、创新之核的作用;“八园”是指常州国家高新区“创意、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车辆”四个专题产业园区,武进高新区“风力发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四个专题产业园区。 龙城英才计划——我市决定在全面完成两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实施“龙城英才计划”,以更大力度引进和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引进1000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带动引进1000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同时重点支持200家领军型人才创业企业实施股权融资,加速发展。 转型创新“510”行动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全力推进服务业、旅游业、工业、做强工业企业、创新成长企业等5大类各10个左右的项目或企业,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性、带动性、导向性作用。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企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层次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快速提高、服务资源快速集聚。 工业转型千企升级五年计划——根据《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苏政发〔2011〕162号)的部署,我市即将出台《常州市工业转型千企升级五年计划》,提出到2015年,全市4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千家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辅分离——是指从原实行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分离出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科技研发、信息咨询、投资服务、技术服务等面向市场、产权明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服务业法人经济实体。 两站三中心——是指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