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小学时,教室里没有取暖设备,一节课45分钟上下来,我们常常胸冷背凉。老师的“下课”声刚落,我们已经冲出教室站到向阳的墙下,那里有我们的取暖游戏…… 铁环滚到了大运河里 在当年,滚铁环是我们男小佬的炫技“宝物”,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小佬玩滑板一样风光。谁要是拥有一套铁环,一定能吸引一伙小佬围着转,有的还会送上糖块、弹子等做礼物,换取滚一会的机会。 别看工具简单,但要滚动起来是有一点技巧的。有点技术的人,只要“车把”钩着铁环,在地上向前一扔,铁环就转动起来。滚在路上也能“停车”,即铁环斜靠在“车把”上,要滚时弯钩轻轻起动就行。不想滚了,弯钩钩住铁环,往肩上一扛,那姿势极为潇洒。 在我们小佬当中,谁滚铁环的技巧最精湛最持久,谁就是小佬心目中的“大哥大”。 在我家附近的小佬中,我铁环滚得好是小有名气的。我能把铁环从家里一路滚到学校,绕过各种障碍,甚至可以滚过结冰的水塘和高低不平的土路。在上下学路上滚铁环,不但觉得呼叫的北风也不那么寒冷了,而且行走的速度也加快了……” 不过,我也有失手的时候。一次,隔壁的同龄小佬和我打赌,如果我能把铁环滚到白家桥上,他就给我吃一块三分钱的麻糕。结果,一不小心,我把铁环滚到了大运河里,麻糕没吃到,还被小伙伴们着实嘲笑了一番。 更郁闷的是,那是我唯一的铁环,落到河里就不能玩了。在家烦闷了两天,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偷偷把舅婆家洗脚的抝手给拆了,取下外面的铁环。只可惜,铁环太大太重,滚起来不灵活,最终还是被我扔了。我还挨了舅舅一顿骂。 各种花样的打陀螺 在冬天取暖的游戏中,打旋勃螺(陀螺)也是我们小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有的人玩的是铁旋勃螺,外表光亮,是在工厂里加工过的。还有的人,玩的是木旋勃螺,腰身上有两圈凹槽。不过呢,大多数小佬的旋勃螺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 我就自己做过一只。先是找来一段木头,用铅笔刀慢慢削成圆锥形状,最后在尖端处安上一颗小钢珠。 安钢珠是十分细致的活,一点偏差也不行。而且一旦嵌入就不能再加修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花了好大气力削成的旋勃螺,就只能丢掉重做。 制作打旋勃螺的鞭子也很重要。鞭子最好的材料是机器上用过的废旧三角带上的筋线。用三根筋线编织成一条鞭子,一端绑在木棍上,另一端连续打几个节。节打少了,抽打时容易出现毛头。三角带的筋线做成的鞭子又细又长又结实。找不到三角带的,只好用棉线或麻线做鞭绳,但抽打的效果比较差。 打旋勃螺主要是比谁转的时间长、谁的力道大经得起碰撞。我的旋勃螺在时间上,是比不过那机器做的旋勃螺的。人家的旋勃螺重心特别稳,而我自制的旋勃螺,打起来晃晃悠悠,像喝了酒的醉汉。 时间比不过人家,我就比谁的劲大。机制的旋勃螺个头小,虽然重心稳,但经不起不断的撞击,常常是被撞后踉踉跄跄,歪歪倒倒,几个回合下来,就败下阵去…… 其实最有劲的,是把旋勃螺打出了花样:比如子母螺,就是在大旋勃螺的顶端平面上挖一个空心,里面放一个小旋勃螺,抽动大旋勃螺,小旋勃螺便跳出来一同旋转。 还有响旋勃螺,在旋勃螺上刻几个小孔,抽起来嗡嗡作响;还有彩色旋勃螺,将旋勃螺四周涂得五颜六色,在傍晚时抽打犹如绚丽的万花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