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始终坚持以“给儿童幸福童年”为发展目标,以“课程游戏化”、“前瞻性”项目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孵化优质教育,目前学前教育课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覆盖全市90%的园所。 上午,在常州市鸣珂巷幼儿教育集团宝龙园区的室内区角游戏活动中,6岁的顾子钰正带着5岁的徐欣怡学习画草莓,从开始穿罩衣到如何落笔作画,两个孩子都是有商有量,十分有爱。 现场交流:没有绳子,那就这样吧,画一个矮矮的三角形,你也来画一个三角形吧,先把笔弄湿,是这样拿笔的徐欣怡,你好有进步呀,但是要给它加点白底。 自2014年起,鸣幼宝龙区率先开展幼儿混龄教育的实践尝试,通过混龄编班,将年龄带来的能力、兴趣、经验、知识等差异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激发孩子的学习愿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教育集团宝龙园区教师 赵燕:混龄的环境,它是营造的一种向上依靠,向下的责任,营造的是更温馨的同伴互动关系,介于混龄里面不同年龄段的能力层次,我们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都会进行分层投放。 在刘海粟幼儿美术教育集团香江华庭园区,6岁的王弋舟正在根据自己创作的图纸,搭建自己梦想中的游乐园。 以艺术教育为底色,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刘海粟美术幼儿园围绕“拙趣”的特色课程理念,通过提供丰富的、多元化的材料给孩子们带来创意的留白。走进校园内的“小社会”游戏专用室,这里运用仿真的江南建筑格调还原了海粟大师的出生地——青云坊,共设有常州梳闭关、文亨桥等大小22个别具常州本土特色的游戏场景,架构出了充满生机的个性化“拙趣”课程环境,为幼儿提供了通过同种艺术手段不同的探索机会。 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园本课程教研负责人 倪静燕:小班小朋友进行的是一个玩色的探究,主要是基于对颜色的认知、感知,通过对颜色的接触,让他对美术材料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这个基础上,中班的小朋友是对各种各样美术材料的探究,可以看到幼儿园每个教室里,每个区域里,各种各样的材料都很多,很丰富,基于材料探究的基础上,到了大班,我们会带孩子对某一类材料的深度探究。 转变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改革,目前,钟楼区共建成省项目园会4所、市项目园5所,省前瞻性项目园2所,形成“一园一特”园本课程34项,课程游戏化建设全覆盖,呈现出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钟楼区教育局副局长 金松武:两年实施下来,整体钟楼区的47所幼儿园,在儿童的深度研究上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同时总体抬高了我们学前教育的质量底盘,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凸显了“一园一品”的特色,给我们整个钟楼的学前教育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在这样的生态中,十四五期间我们钟楼的学前教育会向着“普及普惠 优质高质”这样的方向继续前行。 坚持儿童为本,坚持育人为先,全市幼教人将继续俯身于儿童视角,躬身开拓课程建设优质之路,提升幼儿教育品质。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研究员 庄春梅:把游戏还给儿童,让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儿童是一颗种子,不是一张白纸,更大程度上我们的教育是去助推、激发,给孩子提供知识性的环境,操作材料、寓教于乐,让他去感受体验,表现表达,把他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生命力激发出来,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自然生长。 |